編者按:?
鄭少烘,歲月知味董事長,深耕易武十二年,一手創(chuàng)辦的歲月知味已成為易武茶區(qū)規(guī)模最大、老茶存量最多的企業(yè)。以下是鄭少烘先生關于易武理解的第十六篇文章。
圖為歲月知味董事長鄭少烘先生
* * *
自從做茶以后,我在云南待了很多年,耳濡目染也聽過不少西南地區(qū)的民俗方言,而其中一句令我至今印象深刻:
“好吃不過茶泡飯,好看不過素打扮。”
這句西南地區(qū)廣為流行的諺語,堪稱人生金句,令我受益匪淺。也逐漸明白一個道理:雍容華麗終是煙云,返璞歸真方得始終。
那么,這道理倘放到茶葉上來觀照,又何嘗不是令人信服的哲理?
茶葉的素打扮,恰恰是不炒不揉、自然干燥,最后化為香甜可口、最具本味的白茶。
而這種素打扮的無數(shù)可能性,在我最關注的易武產區(qū),又是否成立呢?我和整個歲月知味團隊曾經(jīng)非常好奇,用易武老樹內質豐厚的鮮葉,加以白茶技法,會不會能捕捉到易武產區(qū)最本真的天性?
試試吧!我們都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,也抱著對易武產區(qū)無限的崇敬與熱愛,試圖向諸位熱愛易武產區(qū)的茶友們,揭示它最淳樸的面孔。是否是集甜潤醇厚和花香蜜韻于一身的呢?
于是,從2014年開始,深耕易武產區(qū)多年的歲月知味,開始了對易武老樹白茶的研發(fā)。
當時擺在大家面前的無非兩個重點,一是原料,二是工藝。
就原料來講,自然是取易武百年老樹鮮葉,雖然其品相與市面上的其他白茶產品相比,未必為最佳,然而實際上百年老樹之鮮葉葉面更厚實、梗更粗長、內質也就更為豐厚,這一點喝過易武古樹茶的人應該感同身受。
而正因為易武百年古樹之鮮葉作為原料,這款易武老樹白茶也就在甜度厚度、花香蜜韻上有著天賜的優(yōu)異品質。
再說工藝,白茶的制茶工藝無非萎凋走水和干燥兩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但易武身處云南山區(qū),風土氣候與福鼎、政和大相徑庭,日照時長、溫度、濕度、風向時長皆不可類比,倘若對易武日曬風土不知其時、不知其變、皆不可成。
那么,在易武扎根多年的歲月知味制茶團隊便有了發(fā)言權。
我們不僅了解易武茶的特質,同樣也了解易武本地的日曬風土,在人工充分掌握了這些本地風土氣候“大數(shù)據(jù)”基礎上,根據(jù)實際情況和白茶工藝來制作一款優(yōu)秀的易武老樹白茶,雖然難度不小,但最終也是水到渠成的事。
可以分享的一點就是,就制作上來說,易武老樹白茶相較于其他白茶品種難度更大——走水的難度更大,均勻度控制更難,但是我們花了幾年的時間,可以說做到了解決了工藝的問題和規(guī)模化制作的問題。
當然,我們并未選擇閉門造車的行事風格,所以在研發(fā)過程中,我們還選擇了易武、景谷、福鼎產區(qū)同樣年份的原料,花了三年多時間去研究不同產區(qū)原料帶來的口感滋味變化、不斷調整工藝,觀察倉儲對白茶的陳化影響等等。
最終在2017年下半年,正式出品了易武老樹白茶。
毫不諱言地說,我們用了最嚴謹?shù)膽B(tài)度來對待這一款產品,因為這不僅僅是一款歲月知味的產品,同時,它也是最能反應易武產區(qū)本真本味的風土之作,是歲月知味深耕易武多年之后,應該向世人介紹易武風格特點的一款作品。
你可以這樣去理解易武老樹白茶的風格特性:
蜜韻花香,自然天成,這是對它的比較到位的理解和總結。
如果轉換一下描述方式,單純地以口感來進行描述的話,那么會是:
蜜韻足,花香明顯,茶湯稠厚度的優(yōu)勢很顯性,茶湯的甜度高,更比其他白茶的耐泡度要高得多。
當然,我們知道,對于白茶愛好者來說,除了新茶是否甜潤適口之外,后期轉化是否有驚喜也是他們較為關心的。
以福鼎白茶為例,講究的也是以存放和后期轉化為核心的基本概念,正所謂“一年茶,三年藥,七年寶”,如果將這個概念放到易武老樹白茶上來看,“越存越香,越存越厚”是成立的。
而且更有優(yōu)勢的是,在歲月知味的研究過程中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易武老樹白茶存在一個相對的轉化優(yōu)勢——出藥香速度比其它產區(qū)白茶更快。
對于白茶品飲愛好者來說,這應該算是一個利好消息。不過需要指出的是,易武老樹白茶對倉儲要求也很嚴格,一定要控制好溫濕度,這是白茶的基礎工藝決定了它對倉儲要求特別高。
說實話,我很殷切地盼望各位白茶愛好者能試一試這款帶有易武產區(qū)風格的老樹白茶作品,更希望諸位對易武產區(qū)傾心非常的普洱茶愛好者,也來試一試這款最能展示易武本真風味的作品。
易武茶越陳越醇厚,想讀懂易武,不可不試這款易武老樹白茶。